专家抨击个别官员滥权侵夺民企财产
【财新网(微博)】(记者 杜珂)10月10日,财新传媒(微博)“财新圆桌”——“公权力与民营企业家财产权利保护”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法学家、经济学家、著名律师以及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企业界人士等30余人与会。
个别官员凭借手中权力,肆意掠夺民营企业家财产,甚至对其罗织罪名,施以酷刑,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会议列举了中国家具大王、光明集团实际控制人冯永明等民营企业家的财产权利及人身自由遭受地方公权力肆意侵害等触目惊心的案例,以及地方公权力近来侵犯民营企业财产权利的种种做法,剖析了此种现象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特别是中国经济空心化,缺乏创新动力,并提出了制约公权力、保护私有财产、加强舆论监督等改革建言。
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参加了会议,和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如何保护民营经济、如何加强舆论对这些社会阴暗面的监督,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一级律师陈有西提出,近年来地方公权力仇富、打黑扩大化、财富权力化、经济行为政治化等等行为,使得民营企业面临着极高的司法风险。他所代言的一些案件中的企业家纷纷被以“参与黑社会”罗织罪名,而旗下财产被公安机关非法没收。
陈有西发现,对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家纷纷移民海外。“现在中国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中,招商银行和贝恩顾问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的是,27%的已经投资移民了。但其实已经高达60%~70%都有移民倾向,几乎所有人都准备好护照了!”。无恒产者无恒心,一个留不住富人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随着公权力全面介入经济,地方政府公司化、强大的国有企业的存在以及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持有的现状,使得民营企业家构成了和公权力经济的竞争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曙光认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民营经济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产生公权力掠夺民营经济的行为。”
强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司化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政商连结的政治经济结构。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魁看来,这种结构扭曲了资源配置、劣币驱逐良币、造成企业短期行为盛行,“企业现在是短期投机竞赛、联结官员的竞赛,而不是效率竞赛、创新竞赛。这种机制显然会阻碍着中国转向技术进步这种内生性增长。”张文魁提出,政商联结的政治经济结构恰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陷入中等收入增长陷阱的根源所在。
政商联结结构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企业家往往会随着地方官的调任而命运多乖。在陈有西经受的案子中,就有继任市长“搞死”原市长批准的民营企业项目,转给自己的朋友亲戚。“通过这样重新抢项目,也抓了很多的企业家。”
怎样改变这个状况呢?从经济上来说,张文魁提出,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金融要素、资本要素以及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此外,放松政府管制,推动公权力的分权制权,实现共和。
从法治建设来说,必须建立独立公正的司法体系。在这个层面,李曙光建议,建立国家层级的法院,隔断地方公权力与司法权的连结,防止地方公检法联合办案;陈有西则进一步建议,防止司法运动化,客观理性冷静地履行司法职能。从政治上来说,必须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舆论监督,制约公权滥用。■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