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陈有西按]温州境内发生的动车事故,我更想到的是:一、我们的四万亿投放,是如何决策的。为什么当时国务院为了救企拉动内需的投放,没有放一点给最需要帮助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而如此不透明的投给了这样一个缺乏论证可能无法收回投资的項目。我们的全国人大干什么吃的,我们的国家预算和投放是如何把关决策的。二、这样一个重大投放的工程,当初是怎样通过列项的,可行性报告有没有上过全国人大?有没有进行专家论证?有没有让纳税人知道一星半点?多少年能够收回投资?这个工程对中国国计民生有什么好处?三、另外我想到的是,我们的国家重点工程的政府招投标,为什么从来没有在中国的媒体上进行过讨论,这个項目的设备都是谁去谈判引进的,是谁分到了这个政府投放的蛋糕?哪个知道内幕的经济学家、招投标监督者能够告诉我?四、刘志军和他的一些助手们,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利用国家的投放机会以自肥的?为什么只有到抓起来了,人民才知道有这样多的猫腻?五、为什么我们如此信誓旦旦的先进技术,和声称比日本、德国都先进的技术,会这样快地出低级的、连人工了望时代都不会犯的错误,这些专家当时是骗我们的,还是良心被狗吃了故意说谎,或者是确实低能到对中国的技术完全无知,纸上谈兵?六、对于这样一个重大事故出现后,为什么我们的官员处理中能够这样果断地唯我为中心,唯独不敬畏百姓的生命,是谁给了他们这样迅速灭迹的胆子和权力?一个系统是这样的,是个别现象,还是体制性现象?我们以后相信谁?

 

综合述评:“生命面前,请直面公众!”
 
 
作者:钟远
 
 
来源:《选举与治理网》编辑部
 
来源日期:2011-7-25
 
 
 
                                     
 
  编者的话:刚刚过去的周末,全中国都沉浸在甬温路动车事故的震惊与悲痛之中,滚动的新闻条、铺天盖地的网络质疑……在高铁“趴窝“事件的余温尚未散去之时,这次看似荒唐却又实实在在的悲剧事故让无数中国人不能再淡定了。记者的镜头对准了中国的铁道部部长,网民的质问与指责直指铁路官方,此时,或许这位网友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到了打个雷就能让火车追尾、过个车就能让大桥垮塌、喝几包奶粉就能肾结石的地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再置身事外。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驶的动车,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

    事件反思

   
动车事故敲响警钟

    一系列事件都在不断给中国高速铁路敲响警钟——铁路发展的考量指标不仅是速度和数量,更应包括管理调度,通讯信号,操作标准,维护保养等各方面水平。7月23日晚20时34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动车与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在距离下一个停靠站温州南站不到2公里处发生追尾事故。当时两车方向一致,D3115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D3115两个车厢脱轨坠桥,目前已造成33人死亡,191人伤。

    一位资深铁路工程师说,“工程建设的模式无非两种,市场和计划。从政府角度看,资本主义式讲究监督,所有的公司在市场里公平竞争,政府制定游戏规则,明确质量标准并加以监督;社会主义式讲究的是制衡,因为事情都让政府干了,只能靠部门间官僚制衡来调整。拿铁路建设为例,铁道部属于总体建设的单位,但铁道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90年代之前,铁道路内部涵盖了规划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部门等,大家都是的拿国家工资,谁都不甩谁,规划者总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做大做强,具体干活的则宁愿安安稳稳的挣个平安钱,规划部门想搞京沪,设计部门就会告诉这个有哪些技术难题,存在哪里风险,施工部门要发牢骚这事不好干,监理部门则天天在工地上给你找麻烦,这种体制下,相当大比例的非理想建设需求都会在内部争斗中消耗掉,当然,更高层次的非理性是谁都无法避免的(比如大炼钢),但是,只要领导没有丧失理性,工程建设的普遍质量还是过得去的。”

   
“高铁中国”是现代国家吗?

    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追随着西方现代国家的脚步,探寻中国的现代国家道路,富强、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孜孜以求的目标。而经济的发展,GDP跃居全球第二、载人航空上天、高铁猛进便被很多人,特别是很多的官员作为中国是现代国家的最好的证据。

  但是有了经济的大发展,有了载人航空,有了全世界“最先进的高铁”就代表中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国家了吗?


   

  
追问质疑

  
生命面前,官方直面公众质疑要彻底

  本质上,动车追尾事故的反思并非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灾难实在可怕,动车与高铁筑就的“高速时代”,引发的灾难则更为可怕。也正因如此,除了哀悼逝去的生命,我们更当做的就该是做出深刻的反省。在此,公民的自我教育自然亟须加强,但更重要的反思责任则必须由铁路部门担当。作为集中了几乎全部资源的铁路部门,从规划到修建再到运行,每一个环节无法看到公众参与、监督的影子。而如今,惨剧已经发生,“风险”的大部分都真实地抛给了公众。更让人遗憾的是,此次铁路部门或回应不及时,或将回应仅仅纳入技术范畴,这就意味着铁路部门依然继续着自说自话的路径,用技术的屏障阻挡着公民的介入。

  然而,这样的“独角戏”应该废止了。在信息时代,人们基于爱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之下构筑成一个伟大的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就是此刻关注事故人们的真实写照,人们借助短信、微博等各种工具传递着救援信息、寻人启事,编织了一张可以传递信息、鼓舞信心、宣扬真爱等情感的虚拟网络,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政府部门必须转换思维,主动介入,以开放的姿态与公民进行互动,否则,这一场域便容易成为谣言的乐土。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呼吁:信息时代,请直面公众;生命面前,请直面公众!

   祝华新: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一篇“人民网评”中警告说:在诸多社会热点问题上,网络舆论“愈战愈勇”,搅动社会人心;而一些官方媒体屡屡“失明”、“失语”,容易陷入新的一轮思想僵滞。“自为”的民间舆论场,时现乱象,网上谣言满天飞,哀伤太多,戾气太重;“自律”的官方舆论场,则常常趋于自我边缘化,而政府的公信力持续流失而致贫血。

  提速铁路改革:多点科学,少点政治

  新华网在高铁因事故频现停运之后,发出了一篇卖乖的文章,称对京沪高铁应多点宽容少点质疑,引发一番口水。文章拿出一副颇具国际视野的派头,“一些日本媒体甚至担心中国会向美国推销高铁技术,趁机渔翁得利。高铁发生这样那样的故障或者事故,我们就立即提出质疑,甚至大肆炒作以吸引眼球,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也有损是国家利益的。”

  但这已经是一个话语竞争的时代,多元政治已经露出苗头。《人民日报》7月13日发表评论文章则表达了对铁老大的严重质疑,并趁机呼吁进行铁路改革。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无论是对故障原因的讳莫如深,还是对列车应急服务的准备不足,抑或是对事后赔偿的断然拒绝,都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是长期缺乏市场竞争下“铁老大”养成的痼疾。然而,“铁老大”必须意识到,高铁来了,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变了!  

  不得不说,中国民众非常善良,虽然无从更多地接触和了解高铁项目,虽然人民日报陕西分社社长称有铁路工程师不敢不愿坐高铁,但大家依然乖乖掏钱乘坐高铁,这似乎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只是看起来,高铁实在不够争气,它让如此善良如此没有消费门槛的消费者深感失望,同时也让他们对高铁的不信任感加重。现实正在教育消费者。

  铁路部门的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严谨、负责以及相当的可靠度。人们甚至开始怀疑高铁的安全性,既然雷雨大风都会带来事故,地基可能会下陷,那么高铁的安全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消费者的善良帮助高高在上的主权者掩盖了太多的问题。除了与安全高度相关的信息之外,几千辆列车给乘客配发同一品牌的矿泉水,这些媒体衍生的信息背后所蕴藏的故事,同样不得而知。这是一个国中之国,连基本的信息都拿不到,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弱势的消费者唯有面对店大欺客的结局了。

    中国人均所得很低 巨资建最快铁路根据何在 

  是一个人均所得目前排在全球100位的经济体,投下巨资修建全球最快铁路网,经济根据究竟何在?是有不少专家预测中国在不远的将来经济总量成为全球老大,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谁也没有预言,在可见的将来,中国的人均所得将成为全球老大。人均所得远非第一,铁路客运速度非要排名第一,这两件事情加得到一起吗?从普通人的角度想,出门赶路,快一点当然好,可是倘若早到几个钟头的代价,远高于省下的那个时间所能挣到的钱,你会无缘无故喜欢全球最高速度吗?应该无人希望,春节大批民工骑摩托车回家的悲壮画面,成为未来全球最快高铁网下普通人交通模式的一个预演吧。

 

 

人民网评:珍视动车事故面前的人性力量
 
 
--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④
 
作者:李力言
来源:人民网
 
来源日期:2011-7-26

    有人说过,灾难是一面镜子,或者试金石,它可以让你看到平时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真相。7月23日晚8时,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在温州追尾的那一刻,灾难的黑夜瞬间降临,30多个鲜活的生命不幸逝去,200多人受伤。从这一刻起,奔驰的动车戛然而止,而人性的动车却勇往直前,以其蓬勃不息的力量,奋力穿越灾难,驶向生命的明天。

人民网评:珍视动车事故面前的人性力量 (2011年7月25日)

  --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④

  李力言

  有人说过,灾难是一面镜子,或者试金石,它可以让你看到平时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真相。7月23日晚8时,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在温州追尾的那一刻,灾难的黑夜瞬间降临,30多个鲜活的生命不幸逝去,200多人受伤。从这一刻起,奔驰的动车戛然而止,而人性的动车却勇往直前,以其蓬勃不息的力量,奋力穿越灾难,驶向生命的明天。

  D301次动车司机潘一恒在最危险时刻,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为了使旅客多赢得一份生机,坚守岗位直至胸口被闸把穿透;在事故车厢中,乘客们相互安慰和救助,车门打开后,排成长队自发疏散,没有人争先抢后;在事故现场,医护人员、消防人员加紧工作,救死扶伤;在温州,各级团组织、志愿者团队在医疗、心理、救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志愿服务活动,医院里满是赶来献血的市民;在网上,数百万网友参与转发量过50万条的“微博寻人”……

  火车追尾事故触目惊心,然而灾难并未使时间停滞,恐惧也不能遏制人们行动的步伐。动车内外,多少感人的故事不断发生,责任的力量、爱的力量井喷似地激荡在事故地点、温州大地,创造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生命传奇。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乘客不慌乱,而是保持秩序,唤起爱心,勇敢而理性地经受生死考验;公众不冷漠,而是热心参与,无私奉献,通过各种方式,尽力为遭遇不幸的人们做点什么。大爱澎湃,守望相助,人性力量的涌动,检验了公民素质,映照着公民道德,有力地配合了政府部门的救援行动,推动了救人抢险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事故造成的巨大心灵伤痛。

  人性力量的爆发,也再一次在危难时刻彰显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时代理念。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周永康、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温州,驻军、武警紧急出动,各个单位、各级组织自觉行动,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路,在争分夺秒、不惜代价的救援行动中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高度尊重。

  民心可用,爱心可贵,正如我们在面对汶川大地震、玉树强震等灾难时所表现的那样,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面前的人性力量,显示了国家行动和公民行为汇成的强大合力,这种人本关怀、人道精神、团结氛围,是我们面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值得永远珍视和发扬。

  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面对如此善良、可爱的人民,面对社会各界对公共安全的强烈期待,有关方面更应负责地做好事故的后续处理和深入调查,认真查找事故原因,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全面反思管理运行中的漏洞、隐患,把事故救援中集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贯彻到铁路发展和运营的日常工作中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确保神州大地上奔驰的每一列火车,都安全舒适,真正让人民放心满意。

人民网评:24小时内免掉局长,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 (2011年7月25日)

  --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③

  秦淮川

  据人民网报道,7月24日下午,铁道部党组研究决定,对发生甬温线“7·23”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工作的副局长何胜利免去现任职务并进行调查。

  龙京等人的乌纱帽被闪电般摘掉,距离事故发生时间还不到24小时。问责速度如此之快,释放出的最直接信号就是,铁道部迫切希望取信于民,通过问责官员以告慰死伤者及其家属,以平息舆论质疑,求得公众谅解,同时也足以说明相关部门意欲查明真相的决心。诚然,惟有使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处,才能纾解民怨,给公众一个交代,否则民怨必然滚雪球般蔓延。

  局长被免职,咎由自取。一个细节是,就在事故发生的四天前(7月19日),铁道部还曾指出,由于近来大范围的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增多,对铁路行车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铁道部要求,一旦遇有设备故障或事故、对客车运行秩序造成影响时,各有关部门要立即派人到调度台处置,迅速摸清情况,制订合理的救援和处置方案,尽快恢复秩序。特别是对动车组故障,相关铁路局要按照比普通客车高一格的要求进行处置。一纸要求也许偏软,但事故仍然发生,足以说明执行者把要求当做耳旁风,也检验出了制度漏洞和执行困境等积弊。

  局长被免职,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很显然,纵观“7·23”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其所涉及的责任人,绝不只有龙京、李嘉和何胜利这三人,而且责任人不能仅仅被免职了事。

  当然,惩处责任人不是最终目的。当前,除了尽最大努力救人和积极善后之外,还应该最大程度地还原真相,正如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查明事故原因”。目前,铁道部表示,事故初步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但是这一说法未被公众广泛接受,事故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惩处责任人只是必需的一个环节,其根本落点应该是,通过惩处责任人,使相关部门引以为鉴,提高警惕,切勿重蹈覆辙。当然,仅靠相关官员的道德自觉,是无济于事的,此时,最需要的是进行制度重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源头上遏制交通事故重演!

  总之,局长被免职,是取信于民的有效步骤。如何还原真相,如何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如何进行制度重建,避免悲剧重演,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与决心!

人民网评:缺乏安全的发展不要也罢 (2011年7月24日)

  ——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②

  陈家兴

  动车追尾造成的惨剧,据称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耐人寻味的是,铁道部4天前就曾警告近来雷电对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要求一旦遇有设备故障,要立即派人到调度台处置,制订合理的救援和处置方案。特别是对动车组故障,相关铁路局要按照比普通客车高一格的要求进行处置。

  遗憾的是,这一纸颇有针对性的要求,未能成为避免此次“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金牌令”。诚然,这只是设备故障发生后的处置要求,但铁路方面是否可以对雷电进行未雨绸缪式的防备呢?是否可以如飞机等在特殊天气时采取停飞等措施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呢?难道人在各种“不可抗力”因素面前只能束手无策么?

  事实告诉我们,尽管大自然力不可抗拒,但人的能动性能够使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受到伤害。这里的关键就是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从各个层面上都高度重视安全、真正落实安全。

  在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甚或在发生之前,有关单位和部门都会召开有关安全会议,下发这紧急通知,那紧急要求。然而,安全事故并未因此而大幅减少,有的甚至前后脚,刚强调完安全,就发生安全事故。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现实用残酷的教训警告人们,安全事故不是靠会议和文件就能避免的,唯有把安全的理念和行动贯穿到各个层面环节,使安全成为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潜在意识和行为习惯,才可能真正获得公共安全,让社会公众放下一颗心来。

  每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险警示。如果我们能够遵循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按照安全的规程不折不扣地操作,而不是心存侥幸心理,不是对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那么就可能让诸多安全事故与我们擦肩而过。雷电对动车设备造成故障是这样的警示,易燃易爆品不能带上车更是一种常识性的警示。报道称,京珠高速起火客车司机证实有旅客带易燃品上车。问题是,该检查、该制止的安全监管人员哪里去了?

  显然,在现实中,对安全生产运行指令的执行力不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公共交通安全,到煤矿安全,再到食品安全,有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再表明,安全的理念、制度、程序等等在理论上都没有问题,但就是不能转化成为安全的执行力。结果就是,这些理念、制度、程序在空转,执行的人却虚位了、缺位了、走神了、大大咧咧了、麻痹大意了……中国人,从什么时候懂得敬畏制度?只有把安全的制度规则视作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这些对民众安全的“守夜人”才能真正担起责任来。

  曾有专家说过,在发展的进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进入“安全处罚期”。然而,从根本上说,这样的发展只是“粗放式发展”,是那种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发展规律的“跨越式发展”。如果遵从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的路子,这种“安全处罚期”不仅会大大压缩,甚至会不存在。一些安全事故的血的教训一再告诉我们,越是要发展,越是要安全。缺乏安全的发展不要也罢。

人民网评:别让生命沦为事故频发的牺牲品 (2011年7月24日)

  ——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①

  王石川

  据报道,23日晚发生在浙江温州境内的动车追尾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受伤人数上升到210人,死亡人数上升至35人,有19人身份得到确认。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仅就7月份以来,已经发生数起重大事故,比如,广西合山煤业八矿“7.2”透水溃浆、贵州省平塘县牛棚煤矿“7.2”透水、湖北省仙桃市“7.4”追尾翻车、山东省枣庄市防备煤矿“7.6”火灾、山东省潍坊市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透水、湖北省武汉市“7.12”火灾。此外,还发生了京珠高速河南信阳“7.22”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浙江温州“7.23”动车追尾特别重大事故……

  再加上桥塌、楼倒、路毁等事件不断,不免让人惶恐而悲问:事故为何如此之多?尤其令人唏嘘而愤怒的是,上述事故(暂不统计“7.23”动车追尾特别重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共造成136人死亡和下落不明。每一个生命的非正常死亡,都让人悲伤;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让人困惑与叩问。

  首先应叩问,事故多发究竟缘于什么原因?7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通知强调,“这些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仍然存在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治理整顿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一些重大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大量存在,最终酿成事故,教训极其深刻。”简言之,事故的发生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其次应叩问,如何避免事故重演?煤矿事故不断,追尾翻车事故不断,甚至连桥塌、楼倒事故也连续不断……纵观不少事故,情节很相似,如果换了时间和地点,简直让人恍惚,这是不是同一事故的翻版?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为何别处发生事故了,此处不提高警惕、未雨绸缪?为何非要等到此处也发生类似事故了,才如梦方醒,忙不迭地处理?更可怕的是,风声一过,麻痹思想又重现,类似事故在此地一再重演。如果不能痛定思痛,真正把公众的生命放在首要位置,如果麻木不仁,不到黄河心不死,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刮骨疗伤的勇气进行整肃,不下决心进行制度重建,悲剧必然重演。

  最后,对责任人如何惩处?不严肃处理责任人,就无法告慰死伤者,也无法维护法律尊严;不严肃处理责任人,一些人就会继续抱有侥幸心理,继续麻木不仁;不严肃处理责任人,也就无法以儆效尤。其实,每起恶性事故发生,除了直接的责任人,也与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实安全监管监察队伍,积极改善安全监管监察条件,加强安全监管网络信息化建设,促进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诚然,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乱作为,就是为虎作伥,必然加速恶性事故发生。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发展为了人,安全第一位。如果生命的安全和尊严得不到有效保障,每个人都会战战兢兢,心惊肉跳。有网友感叹,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诚哉斯言!为了生命和尊严,就必须遵守人性、恪守规律,遏制事故多发。

话题:



0

推荐

陈有西

陈有西

709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一级律师,兼职法学教授。杭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导师、警察学院兼职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77级本科毕业,北京大学法律系高级法官(研究生)班结业。现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人权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宣传联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安厅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个人会员,法律文书委员会理事。曾在浙江省公安厅、省委政法委、浙江省高级法院任职。

文章